中國的工業力量首屈一指。制造業、采礦業、公共事業和建筑業對中國2012年的GDP的貢獻超過45%。相比之下,這些產業一般只占美國GDP的20%。有漫畫形象地表現道,真真切切砸到你腳的東西往往是中國造的,而美國只負責設計、貼牌和兜售。
中國不僅比出于后工業時代的美國工業規模大,而且不遜色于其他經濟體。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Ejaz Ghani和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的Homi Kharas計算,2005年,中國制造業占GDP的比重比全球標準高18個百分點。而服務業的比重比全球標準低8個百分點。
獲悉這些數據之后,批評者職責中國對工廠制造業過于偏心。資本密集、耗能巨大的工業寵眷優渥,受惠于政府的土地、貸款和能源等種種補貼。此外,人民幣幣值被壓低,有利于工業產品出口外銷。產品易于外銷,而服務卻往往不能。
但2013年,中國服務業有可能正式超過工業,從工廠煙囪的陰影里挺身而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2年,服務業(包括交通、批發、零售、酒店、餐飲、金融、房地產和科研等)占中國GDP的44.6%,比工業占比45.3%只低了不到一個百分點(如圖)。而服務業正在加速發展中。
服務業的迅猛發展可能反映出中國經濟的著力點從出口轉向內需。服務業的崛起可能也有助于推動這一調整。由于服務業多為勞動力密集行業,其擴張可以加快創造就業,有助于提高工資和家庭支出。這對世界經濟也有好處。(來源:經濟學人)
展商動態更新時間:201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