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 26 日舉行盛大開展典禮,今年共有包括臺灣在內共 21 個國家和地區(美國、加拿大、香港、印度、意大利、日本、墨西哥、新西蘭、尼日利亞、挪威、菲律賓、臺灣、俄羅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南非、韓國、瑞士、泰國、突尼西亞、土耳其),153 件作品、494 名師生齊聚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一起做科學的夢。
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今年已邁入第 15 年,除了競賽外,更注重國際間的交流與分享,科教館館長朱楠賢認為:“科教館進行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除了選拔優勝學生作品代表臺灣參加國際賽事,島內外參賽隊伍踴躍的參與,彼此間良性的科學競賽及國際科技教育的合作與交流更是其中最重要的內涵。今年我們精心策劃了創意座談、師生交流會以及參訪活動,要讓與會者在這一周除了實踐科學的夢,也能盡情探索、體驗,樂趣學習。”
為拓展島內外學子視野,創意座談特別針對今年大會主軸“探索 體驗 玩科學”(Experience Explore Fun)的精神,邀請到邱國維與葛如鈞兩位非常年輕的博士與島內外的學子分享他們的研究,及其如何玩于科學的學習經驗。邱國維博士從建筑的視角出發談“仿生的科學智能與設計”并提醒學生們自然生態是科學創新的學習素材,應重視科學與環境共存的重要課題。葛如鈞博士為 Google 未來學院的第一位臺灣學生,特別從未來思考、趨勢前瞻的角度分享其科學觀點,也為學子們帶來思索未來社會轉變的新思維。
近來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風行,并顛覆了社會、科技及教育,今年“國內外教師交流會”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吳俊輝教授,首度發表他與 Intel 英特爾合作開發的“Protison──自制天文暨顯微攝影機”,是利用 Intel Edison 控制版搭配 WebCam 打造出的一個將影像無線傳輸到手機的模組,將讓一般人可以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或個人電腦,以 Wi-Fi 進行天文攝影或顯微攝影,使傳統上屬于高成本、操作難度高的天文攝影或顯微攝影工作,搖身一變成為經濟實惠、可在家自制的 Maker project,可以說是天文攝影或顯微攝影工作的重大突破。參與者將可率先體驗學習如何從無到有自造一個天文暨顯微攝影機,也讓國內外人士看見臺灣科學發明的軟實力。
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鼓勵所有年輕學子用以更有創意、樂趣的方式學習,并持續鉆研熱愛的領域,相信會有更多令人感到興奮的可能性被嘗試與實現。歡迎國內在學學生前來科教館觀摩學習,1 月 29 日上午 9 時至 12 時將進行作品公開展覽,由國內外參展學生親自解說參展作品研究內容、心得,另外于 1 月 30 日上午 9 時至下午 15 時開放自由參觀研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