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播出數期,電視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收視率便節節攀升。同《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一樣,該節目同樣“漂洋過海”而來,其版權購買自韓國一檔節目。
一段時間以來,部分電視臺熱衷于引進海外模式,將海外的電視節目拷貝到國內,吸引了大眾眼球。但也應看到,“拿來主義”之風在國內文化產業盛行,山寨、模仿、引進……,折射的是從業者急于求成的心態。“拿來主義”固然好用,但終非長久之計,沉溺于此將會抹殺文化產業的原創動力。國內從業者若想長遠發展,需要在打造團隊、用心策劃、精心制作、細節考究、標準化生產等方面著力,認真打磨原創節目。
某知名燈具賣場負責人日前表示,燈具市場上的抄襲現象嚴重,一些小企業生產出的山寨燈具直接向市場傾銷,干擾著正常燈具價格。小廠家模仿能力強,并且不需要花費研發設計成本,生產復制的速度非常快。燈具質量不容易從外觀上分辨,數量繁多的小企業對大廠辛苦研發出來的燈具肆意抄襲,兩者生產的燈具雖然外形相似,但是工藝、選材與品質都不同,因而標價懸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化開三尺之冰也非一日之功,解決這一問題不能一蹴而就。據了解,不少燈具賣場已開始出臺措施,例如認真履行市場告知義務、把好商戶的入場關、多引進信譽好和售后體系完善的廠家、減少流通環節、創造公平公正的消費環境,等等。隨著行業發展以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相信燈具市場會逐漸邁入規范。
廣東省中山古鎮生產的燈飾產品占據著我國照明行業70%的市場份額,被譽為世界“燈飾之都”。產品更遠銷到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與法國、意大利、日本燈飾四分天下。從一開始的簡單組裝、仿造到燈飾產業重鎮,古鎮連綿七公里長的燈飾長街成為“照亮”全球的光源。
近年來,隨著我國照明電器行業的飛速發展,照明業的格局也正逐漸發生著新的變化。中國的照明企業正在向規模化經營、品牌化發展階段邁進。但是模仿,抄襲,假冒偽劣,市場產品同質化仍然相當嚴重。
“抄燈”企業的存在,大大縮短了燈飾產品的生命周期,無形中加速了國內市場燈飾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導致市場競爭的混亂。此外,燈飾設計人員的壓力不斷加大,讓研發能力強的燈飾企業浪費了研發成本和勞動成果。
“古鎮的燈飾產品非常多,讓人眼花繚亂,不過真正有特點的并不多。我經常來古鎮買燈,有時從燈飾街的街頭走到街尾,所看到的產品都給人一種大同小異的感覺。”從上海來古鎮采購燈飾的湯先生說,“雖然古鎮燈飾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但基本上每一家的產品都差不多。如果不是跟廠家有長期合作關系,我還拿不定主意要進哪一家工廠的哪一款產品。”
湯先生的說辭代表了經銷商的立場。而古鎮明燈世家產品設計部的總監某負責人,則認為這種產品更新速度快、風格相類、品種相仿的現象可歸納為一個定義詞———“抄燈”。
“我有時候從路邊經過也會去門市看一看,看到里面的燈大同小異。你也不可能說人家就是抄你的燈,再說你也沒有證據,憑什么你能生產這樣的燈別人就不能生產呢?”生孔先說,“現在‘抄燈’很普遍,行業對此現象見得多了,都有點熟視無睹。這個現象在燈飾行業應該是不可避免的。”
據某負責人介紹,在燈飾行業里從事生產制造,只有兩種方法可以避免被人“抄燈”。第一個辦法是全部出口,不讓新燈流入市場,只放在一個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如果你的燈能全部出口,肯定不會被別人抄了,但能全部做出口的企業又有幾個呢?”宋先生說,“如果你不讓生產出來的產品流入市場,生產這些產品又有何意義,更不用說什么價值了。”
某負責人還說,第二個辦法是暫緩新品的推出速度:在行業內,燈飾企業為了防止抄燈,生產和研發出的新產品,除了公司領導和為數不多的幾個人知道以外,暫時都處于保密狀態。
“‘抄燈’現象之所以出現,與企業自身的觀念是有聯系的,因為大部分企業不太注重自己專利的保護。”新聯利工程設計部主管宋文冀說,“如果企業自身對于自己的產品從品質上嚴格要求,在信譽上取得消費者的信賴,走品牌之路,使‘抄燈’和自己的產品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差異化,相信消費者一定會有鑒別真偽的能力。”
對于“抄燈”現象,雷蒙總監蔣先生認為,照明行業要走出“抄燈”的怪圈,企業須加強自身的研發能力,加強專利和產權的保護意識,以良好的信譽和產品的品質去影響消費者,而不是靠產品價格單方面的因素去影響消費者。
業內人士分析,未來幾年照明企業大部分將會走上品牌之路,用產品品質的差異化、先進的技術含量和品牌的知名度贏得市場,參與強有力的市場競爭,拉大與“抄燈”之間的間距。另外,還會加強專利和產權的保護意識,從根本上徹底鏟除行業內的抄燈現象。